您的位置:首页>健康 >

「油电同价」是出路,还是噱头?_微资讯

2023-05-25 12:45:24    来源:马拉车市

全文共267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油电同价”这四个字,已开始愈发受到车企的重视甚至是青睐。有人说它宣告了国内汽车销售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即将普及的新车定价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的确,迈入2023年以来,无论是自主品牌的纯电亦或插混新品,还是近日接连上市的本田强电智混、丰田智能电混双擎、日产超混电驱等等新车型,都无一例外或主动、或被动地打上了“油电同价”的标签。

虽然大家同样都在蹭着“油电同价”这组热词,但车企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却并不一样。有人想借着油电同价就此“颠覆燃油车型”;有人在用这样的方式试探着向电气化转型;还有的,压根就是为了降价而强行关联出的某条宣传标语而已......

总之,不同的人,对于“油电同价”这四个字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而马拉车市更加在意的是,这组热词究竟会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0

1

溯源 ▏究竟是谁造出了这组热词?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油电同价”这个词,大概率会指向比亚迪。在今年年初,伴随着秦PLUS DM-i(参数丨图片) 2023冠军版上市,比亚迪高调喊出了“油电同价,颠覆燃油”之口号。此后无论是宋还是汉的新车上市,这句solgan均被沿用了下来。

可事实上,最早喊出“油电同价”的,并非是在新能源领域大杀四方的比亚迪,反倒是至今电气化发展得都显得有些迟滞的沃尔沃。

早在2021年,沃尔沃推出XC40纯电版的时候,便开创了“油电同价”这一全新的定价模式。彼时,沃尔沃将XC40纯电版的官方直售价定为了29.9万元起,与当时的XC40燃油车型价格保持一致。

在谈及为何会采用这一定价策略时,时任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表示,“传统主机厂电车都比燃油车贵,油电同价让消费者在选择时不存在迷茫。”

可事实上,沃尔沃的此番定价模式创新,并未在市场里激起多大的声响,消费者该迷茫的依然在迷茫。究其原因,当时这样的定价策略不仅没有激起多少车企的共鸣和效仿,更多人甚至还在质疑其可行性。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成本差异(电动车的成本远高于燃油车),以及诸多的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当时众车企就算想效仿也是有心无力,只能一边坚持研发投入、提质降本,一边继续享受着国补带来的些许安慰。大多数的车企,只能“装作”没看到。

故而沃尔沃没能在两年前推火“油电同价”,这样的定价策略也未能被广而用之。直到今年年初的“价格大战”开启,这组热词便又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野里,并于近日成为了车企争相启用的“共识”。

当然,即便是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同的车企也存在不同的心境。

0

2‍

洞见 ▏自主喜闻乐见,合资无奈跟进

对于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而言,油电同价是助力,是锋利的武器。姑且不谈是否能够颠覆燃油,但这番操作却实打实地能够巩固其新能源优势。

从比亚迪一系列产品所践行的“油电同价”之上,其最终诉求是要向人们传递“电比油低”的声音,因为早在去年年初,比亚迪早已选择了在新能源领域里all in。

对于其他自主车企而言,油电同价亦是很大的助力,因为这样的模式和玩法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扬长避短”,突破长期以来合资品牌甚至豪华品牌在燃油车领域里“无法逾越”的鸿沟。

另一方面,由于中外车企在智能化领域出现了“倒挂”的事实,如果使用油电同价,更能彰显自主品牌们用“燃油车的价格”享受到“新能源车的体验”的优势竞争力。

不难看出,对于“油电同价”时代的来临,自主品牌大多都会举双手赞成。反倒是一众合资品牌,在被迫跟进的同时却难掩无奈的情绪。

从上个月的上汽通用Electra E5,到这个月接连上市的强电智混版新雅阁、智能电混双擎新卡罗拉、超混电驱奇骏,与其说它们是坚持长期主义下的主动求变,不如说是被现实打醒,不得已而为之。

曾几何时,无论欧美还是日系品牌,不管是豪华品牌亦或普通品牌,它们在中国燃油车市场上一向都享受着“品牌溢价”这份红利。然而随着新能源的大势不可逆,以及在该领域里模糊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品牌影响力,使得这些品牌保持溢价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故而合资品牌们纷纷祭出“油电同价”策略,旨在肥水不流别人田,让自家的新能源车成为同级燃油车的最佳平替,完成纯燃油向新能源的过渡。

但某些合资品牌错把“油电同价”当成了“拒绝被颠覆”的武器和凭仗,这点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市场考验中受到不小的打击。具体表现在有的品牌仍然还在玩“油改电”,有的品牌拿落后于中国品牌一个时代的智能化产物在当做核心卖点。说到底,还是没认清楚时势。

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车型时,早已不再守着那份所谓的合资情结以及认同于停留在燃油时代的品牌溢价。而是会把所有中国品牌同级新能源车拉来做横向对比,从而择优选之。

0

3‍

思辨 ▏究竟是出路,还是噱头?

无论是自主的喜闻乐见,还是合资品牌的被迫无奈,“油电同价”可能还会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行业热词,被坚持执行下去。

然而对于整个汽车行业而言,这样的创新模式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着实值得思辨。它究竟是不少同行口中的“唯一出路”,还是仅仅新能源进行到了这个阶段的一个噱头而已呢?

事实上,早在比亚迪今年重新助推“油电同价”走热的时候,中汽协就曾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文中虽未点名“油电同价”,但也表明了某些企业“自己吃饱就砸锅”的想法和做法,不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渗透率大幅增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值得肯定。可这一成绩的取得有技术和产品的功劳,补贴和扶持政策更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出,整个行业又一次面临着洗牌和重塑。

其次,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仍处于“赔钱赚吆喝”的尴尬境地。旨在借此实现平替自身燃油车的合资品牌,也同样因为成本等因素,痛苦挣扎于如何定价。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车企和某些同行大肆鼓吹价格上的“油电同价”和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优势,却有意回避新能源汽车续航、基础设施配套、保费、残值以及回收等汽车后市场的明显短板。这样的营销和宣传,无异于在给消费者“挖坑”。

从车企层面来看,“油电同价”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或许是提升新能源的销量,是当下这个特定时期的一个营销操作。不少车企是打着“油电同价”之名,行降价促销打价格战之实,显然其噱头意义更大。究竟是不是出路,还得市场来给出真实的声音。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则更加关注“油电同价”车辆所产生的优惠幅度和实际导致的购车用车成本,而对于什么是“油电同价”他们压根并不在意。

总之,当下广受追捧的“油电同价”,或许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神奇,说它仅仅是个营销噱头,也并不为过。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关键词:

相关阅读